“清明”經濟 “網上墓園”管理尚待加強
“清明”經濟?“網上墓園”管理尚待加強
來源:東南商報 時間:2009-4-4? 作者:佚名
?
“二伯,清明節到了,侄子很想念你。”昨天,家在海曙的毛先生和去年一樣,在清明前夕通過互聯網向去世的二伯獻上一束“鮮花”,點燃一支“蠟燭”,再放上二伯生前最愛的“五糧液”。
然而,雖然對著電腦“掃墓”,省去了不少麻煩,但“網絡祭祀”也并非一身輕松,除了去年那200多元的建館費外,原來說好建館后終身免費的網站突然收起了每年20元的管理年費,這讓毛先生有點猶豫:到底還要不要保留這個“網上墓園”?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隨著不少市民在祭祀網站上建立“網上墓園”或者“紀念堂”以寄托哀思,“網上墓園”收費名目繁多、管理不嚴等諸多問題也接踵而來。
虛擬方式一樣傳真情
“網上墓園”是國家民政局推出的6種新型祭墓方式之一。市民政局去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對于網上祭奠,一半以上的市民表示愿意嘗試。今年,已有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網絡祭祀”。到昨天為止,“寧波祭網”的訪問量已達上千萬,已有1969位寧波市民為過世的親友建立了“網墓”。如北侖一位女大學生為外公建立的“網上墓園”,一年之內點擊率達到了15200多次。
為中年去世的老公建了“網上墓園”的江東區李女士告訴記者,現實生活中的墓地,一般都是在清明前后才去掃墓,平時總是冷冷清清的,而“網上墓園”則不同,隨時可以到“墓園”留言獻花,表達思念之情。
記者在“寧波祭網”上看到,在一個“愛遠走”的“網上墓園”,建館人幾乎天天都在網上留下對逝者的思念之語,如“快下班時看見一男子的下巴,我仿佛看見你走過,你的樣子那樣清晰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親愛的,我哭了。”“寫著你名字的東西還在我手里,可現在你的名字已經變成墓碑上冰冷的字,半夜回家的路上,看著璀璨的都市夜景,親愛的,你再也看不到了,而我只想哭。”句句情真意切,讓人感動不已。
記者發現,在“網上墓園”,不但可以“上香”、“祭酒”、“獻花”、點歌,還能附上逝者照片、生平介紹、祭文等,甚至可以放上視頻。
“網祭”沒有免費午餐
“網祭”雖然環保、新穎,并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接受,但它也不是免費的午餐。特別是今年清明前后,隨著“網祭”逐漸流行,其價格也水漲船高,個別網站甚至突然宣布收取年費。
在“寧波祭網”上,雖然市民只需注冊即可創建試用館、試用墓,但是試用館、墓不但功能受限,而且一過免費期若不續費,相關資料就會被刪除。“寧波祭網”的高級單人館建館費和高級雙人館建館費分別是200元/個和280元/個,之后需交20元/年的年費。此外還有個性化網墓、個性化家族陵園、個性化宗祠、在線思懷、個人紀念MTV等附加服務,其收費少則幾十元,多則上千元。
在“網同紀念”網上,記者同樣看到,高級單人館建館費需要216元/個,單人紀念組合建館費為378元/個,高級雙人館建館費為288元/個,雙人紀念組合建館費為4468元/個。從基礎試用館升級到高級單人館最便宜的也要216元/個,每年的年費20~50元不等。各項增值服務又要加收9~140元的增值費。
另外一家叫“世外桃源”的祭祀網站,建館費299元/個,年費60元,“紀念館”設計費用500~800元/個不等。
這些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著實嚇退了一部分市民。市民陳先生原打算給爺爺建個“網墓”,在看了這些價格后,他決定放棄:“我也是從事網絡工作的,這類祭祀網站除了一個空間域名、服務器租用費,平時都是低成本運營,收取這么高的費用,真的有點離譜了。我想,我還不如為爺爺申請一個博客,全免費的,也能與爺爺‘超時空’對話。”
網絡公司全在外地
記者發現,祭祀網站雖然收取了管理費,但在管理方面并不盡如人意。不少網站單方面規定,用戶在一定時間內必須登錄一次,否則該用戶建立的“網上墓園”就會被刪除。
有過“網祭”經歷的市民趙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多數祭祀網站由個人開設,用戶如果中途停止交費,網站就會終止服務;如果網站關閉或用戶資料流失,網民也很難有效維權。
為了招攬客戶,這些網站的網絡域名都打著“寧波”或者“寧波分站”旗號,但相對應的網絡公司卻不在寧波,而是在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網站上留的聯系電話也全是外地號碼。萬一出現糾紛,將會大大增加維權成本。
更讓人不放心的是,幾乎所有的祭祀網站目前都不對死者信息進行核實或者要求申請者提供相關證明,只要完成注冊,隨時就能建立“網上墓園”。于是就有網友搞惡作劇,為明明在世的人建立“網上墓園”,還煞有介事地“點蠟燭”、“上香”。記者在祭祀網站上發現了不少類似的惡搞。
網民呼吁完善管理
雖然目前網絡祭祀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但從網站的訪問量、建館量來看,很多網友還是愿意嘗試網絡祭祀的。不少人表示,每年清明節都有很多人涌向公墓,給城市交通帶來很大壓力。相比之下,“網祭”更環保更方便,希望“網祭”的管理能夠有所改進。
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徐仲敏處長告訴記者,我國目前對于網絡祭祀、市民申請“網上墓園”還沒有相關的收費標準,地方上的殯葬管理條例對網絡祭祀也是個空白。到目前為止,市民政部門還沒有收到過一家寧波的網絡公司要開展相關業務的聯系與咨詢,對于外地的祭祀網站,管理難度較大。
徐仲敏表示,對于網絡祭祀已出現的問題,他們已經關注并正在積極調研,初步意向是與我市殯葬同業協會一起進行規范,引導網絡祭祀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