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牌照即將發放 考核標準實名制
2016-03-02來源:騰訊科技
[摘要]?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業界俗稱虛擬運營商)試點期已過去三個月,關于正式商用細則及牌照發放的時間成為業界關注焦點。騰訊科技從知情人士獲悉,近期有關部門將下發虛擬運營商正式商用的細則,符合條件的企業將獲得運營牌照。其中,衡量是否合格的最關鍵條件之一就是對實名制的管理。
騰訊科技 郭曉峰 3月2日報道
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業界俗稱虛擬運營商)試點期已過去三個月,關于正式商用細則及牌照發放的時間成為業界關注焦點。騰訊科技從知情人士獲悉,近期有關部門將下發虛擬運營商正式商用的細則,符合條件的企業將獲得運營牌照。其中,衡量是否合格的最關鍵條件之一就是對實名制的管理。
2012年6月,工信部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民營資本進入的八大領域。內地將扶持民營資本實質性進入基礎電信領域,力爭在移動通信試點業務方面推出一批民間示范企業,增添電信市場競爭活力。
隨后,42家企業獲準開始了為期兩年的試點運營。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試點期結束時,42家企業已有39家完成了系統建設和放號的工作,用戶總數突破2000萬戶,占移動用戶總數1.5%。
據該人士透露,有關部門參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對42家虛擬運營商在試點期內的綜合表現評估工作已基本完成,評估合格并且同時滿足《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的虛擬運營商將會直接核發正式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牌照。
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商用細則及審批條件。“對于實名制的執行和管理效果將是對申報企業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條件之一。”該人士說。
作為國內電信運營市場的新鮮血液,自發牌以來,虛擬運營商們就被貼上了激活電信運營市場的“鯰魚”的標簽。在這方面,虛擬運營商們推出的零月租、無漫游、流量不清零等新資費模式確實也促使基礎運營商們做出了相應的改變。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1日,中國聯通移動轉售業務用戶已超過1932萬戶,占全國轉售業務用戶份額的90%以上,移動轉售業務用戶的快速發展也使得中國聯通在去年獲得了超過8億元的結算收入。中國聯通在移動轉售領域所取得的成績遠遠領先于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
雖然兩年的虛擬運營試點期收獲了2000萬左右的用戶,但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其中資源池模式下的批零倒掛(批即批發價、零即零售價的意思。原意就是批發價和零售價顛倒過來,引申為批發價比零售價還要高,通俗的講就是買回來比賣出去的價格高。)以及實名制問題仍是虛擬運營商覺得當下最需要解決的。
之所以批零倒掛現象越來越嚴重,主要原因是此前基礎運營商與虛擬運營商簽署的協議是以2013年的3G套餐為基準價格,但是今年以來,基礎運營商的流量資費已經大幅下降,但虛擬運營商的批發價格并沒有獲得相應調整。
為此,中國聯通在2016年提出,轉售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選擇資源池模式或模組套餐模式,也可以同時選擇資源池模式和模組套餐模式。
除了批零倒掛影響虛擬運營商業務推進外,伴隨發展而來的用戶實名制管理及由此引發的“黑卡”、“垃圾短信”等問題正成為虛擬運營商未來發展的掣肘。
為嚴厲打擊垃圾短信和手機犯罪,工信部出臺兩項管理新規,《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與《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規定要求9月1日起,國內用戶在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無線上網卡開戶時必須進行實名登記,這其中包括從報刊亭等社會渠道購買的手機卡也需要實名登記。
目前,170開頭的號段是虛擬運營商專用號段。根據工信部去年第三季度公布的電信服務質量通告顯示,去年第三季度,移動通信轉售業務170號段垃圾短信息舉報量顯著上升,共計15304件次,在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受理的有效垃圾短信數量中,占比達到33.1%。
為此,工信部當時還約談了7家虛擬運營商負責人。相關虛擬運營商表示已采取包括監控攔截、關鍵字篩選以及用戶信息篩選排查等多種舉措打擊利用170號段發送垃圾短信的行為。雖然通過上述措施,處理垃圾短信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卻不能長期解決。
某虛擬運營商人士稱,虛擬運營商沒有技術,基礎運營商又未把它們納入監控系統,徹底治理還需要與基礎運營商做進一步協調。業內分析師表示,“解決170號垃圾短信問題,不僅是取決于基礎運營商,同時虛擬運營商業要規范自身平臺”。
對于即將發放的虛擬運營商商用牌照,騰訊科技了解到,實名制問題將成為衡量的關鍵標準之一,工信部將對滿足實名制達標的企業發放牌照,目前具體標準還無從得知。“發展用戶多的企業實名制問題越突出,反之越下。”上述知情人士說。
據內部消息顯示,首批虛擬運營商相關政策及商用規則近期將出臺,首批牌照將于第二季度內發放。對于之前未獲批參與試點運營的企業,工信部仍會繼續開放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