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預警“11·11”網購四風險
浙江預警“11·11”網購四風險
2012-11-08 來源: 東方早報(上海)
“11·11”購物狂歡節將在本周日拉開帷幕,多家電商紛紛介入,全民網購熱潮洶涌。昨日,浙江省消保委聯合杭州市、濱江區消保委發布“11·11”消費預警,提醒網民理性網購、謹慎消費。預警指出,消費者在電商促銷中主要面臨價格虛低、低價缺貨、服務不到位、快遞變慢遞等消費風險。
針對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熱衷及交易形式的特殊性,為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糾紛,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三級消保部門分析歷年網絡消費投訴情況后,昨日向全國網購消費者發出消費預警。
警示指出,消費者在參與電商活動中,主要面臨以下的消費風險及消費陷阱:一是先漲價后降價,價格虛高,商家先漲70%,再降50%,看似對折,實際比以前更高。二是低價缺貨,看似非常誘人的價格,卻一直處于賣完或者缺貨的狀態。三是網店服務缺位,由于大量的交易額,致使網頁卡殼,銷售人員服務不到位等。四是快遞變慢遞,由于突然增大的交易量,導致快遞公司工作負荷成倍增加,降低快遞效率,甚至出現貨物損壞、丟失等情況。
浙江三級消保委提醒,因活動當天交易量猛增,物流壓力可能使包裹滯留,建議消費者避開高峰購買急需商品,貴重易碎的商品務必驗貨后再簽收。另外,消費者在網購時應盡量采用有安全功能的瀏覽器,不要輕易支付第三方發來的商品鏈接等,需加強支付安全防范意識。
對于糾紛相對較多網購商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幾點:服飾類要多看買家評價、選擇可退貨商家;食品類要注意生產日期、保質期;家具類事先要談好送貨價格,務必驗貨;數碼類要注重售后服務。如商品發現問題,消費者應保留聊天記錄,及時向賣家、電商平臺發起維權投訴,或向當地消保委、工商部門投訴。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陸玫)